12月22日,“启航·2023金融强国论坛”在京盛大召开,金融界精英汇聚一堂,围绕如何将中国打造为金融强国进行深入交流。在“科技金融”分论坛上,闻名学界与业界的吴晓求教授提出了中国金融的发展方向和战略框架。
吴晓求首先指出,中国在财政规模、外汇储备和人民币影响力等多个方面已居世界前列,但这并不等同于金融强国的范畴。金融强国的概念需要更为深入和结构化的理解。在他看来,这涉及到金融体系对外开放程度、市场信任感的建立、金融服务的多元化和风险控制能力的强化四个核心要素。
就金融开放来说,中国的资本市场将持续向外资开放。然而当前境外投资者在中国市场的占比仅为4.5%,远低于英美等国。吴晓求提到,中国应朝向15%至18%的目标迈进,同时加强金融体系内部的信任建设,完善法制,以增强国内外投资者的信心。
金融功能的多元化和对实体经济的服务是金融强国的重要体现。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金融体系需要更好地适应科技企业的需求,支持产业升级。吴晓求强调,金融的风险管理是金融强国建设的基础,需要提升识别风险、化解风险的能力,并拥有良好的风险再生机制。
面对发展成金融强国的愿景,吴晓求提出市场化改革、法治化和国际化三条路径。特别是市场化改革,将为中国金融结构带来更大的弹性,更好地应对各种风险。法治化是维护市场信任的基础,而国际化则要求在开放进程中设计周密的风险防范机制。
在资本市场的发展问题上,吴晓求特别强调,单纯为融资服务的市场难以获得长足发展。相反,一个成熟的资本市场应该成为财富管理和投资的舞台,市场的收益率必须真实反映风险收益,才能推动市场的持续成长。这背后是上市公司质量的提升,减持、IPO等制度的完善。
总而言之,吴晓求的观点为中国的金融发展指引了方向,描绘了从金融大国到金融强国的转变蓝图。他呼吁,从宏观到微观,中国的金融体系都需要持续适应性革新,并在保有自身特色的同时吸取国际经验,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强国之路。